新闻资讯

两会新华时评|践行司法担当,增进民生福祉

两会新华时评|践行司法担当,增进民生福祉

加大拖欠薪资案件审判执行力度,帮助农民工追回21.8亿元“辛苦钱”;出台司法解释,明确商品房已售难交付纠纷债权受偿顺序,优先保障购房群众权益;依法严惩制售有毒有害食品、假药劣药犯罪,起诉1.3万人……今年的两高报告关注百姓身边案,以能动司法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,展现法治担当,传递法治温度。

两会新华时评|践行司法担当,增进民生福祉
(图侵删)

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价值观的基本要义,关系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。

从正确贯彻实施民法典,深入开展“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”创建活动,到围绕就业、食药、社保等民生热点以及劳动者、消费者、妇女等重点人群,全国检察机关开展“检护民生”专项行动,司法机关大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,重点加强民生司法保障,以更优更实的“公正供给”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。

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,服务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。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始终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,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。

再小的案件也关系民生、连着民心,司法机关当努力做到“法结”与“心结”一起解。司法机关履职办案,要综合考虑法律、道德、人情,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个案件。

今年两高报告提到的许多案例,都体现出司法机关既善于依法办案,又善于化解矛盾,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。司法机关应通过释法说理、公开听证等人民群众看得见、听得懂的方式,加强普法教育,努力把办案效果从一案一事进行拓展,助推社会治理。

进入新时代,人民群众在民主、法治、公平、正义、安全、环境等方面有了更多、更高的需求。从今年两高报告可以看到,司法实践积极回应百姓关切,执法理念与时俱进:不论是守护群众身边安全、强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,还是从严惩治网络暴力、助力保交楼稳民生,抑或是保护未成年人、妇女以及特定群体合法权益,司法机关要运用法治力量切实提升民生保障。

新时代新征程,司法机关应当始终秉持司法为民的“初心”,牢牢坚守公平正义,高质高效办好每一个案件,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安全感、幸福感。

(本文来自澎湃新闻,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“澎湃新闻”APP)

  • 科陆电子:预中标3.53亿元国家电网招标采购项目
  • 10只个股获北向资金净买入超1亿元,贵州茅台净买入7.56亿元
  • 中央气象台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
  • 小红书概念多数回调,佳云科技跌超9%
  • 2024年快手电商泛货架场交易额同比增长61.3%
  • 嘉实北证50成份指数A净值上涨4.11%
  • 东城区与长江商学院联合举办青年人才高级研修班
  • 百时美施贵宝称一款淋巴瘤药物已获欧盟批准
  • 明日开幕!玉渊潭公园迎来第十五届冰雪季
  • 公安部:梳理我国公民在境外失联、被困情况,全力协调解救
  • 双碳晚报|25座城市入选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
  • 天翼云申请系统运行专利,能够避免文件数据访问错误
  • 两会新华时评|践行司法担当,增进民生福祉的相关内容

    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