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反对“科目三”上春晚,究竟在反对什么

反对“科目三”上春晚,究竟在反对什么

□袁玥(西南财经大学)

反对“科目三”上春晚,究竟在反对什么
(图侵删)

近日,“科目三”再次成为舆论焦点,湖南春晚小年夜春晚众人齐跳“科目三”也再次引发争议。认为“大家喜欢,所以搬上春晚未尝不可”的支持者不在少数,同时,“成何体统”“无法理解”的质疑声充斥评论区。

翻看评论区,“我爱吃辣条,但是国宴让我吃辣条这不合适吧”的评论获赞众多,“我们是等着你春晚创造梗的,不是变成我的2023年梗总结”的评论也引发共鸣。这些评论让我们看到,多数所谓的“反对党”反对的并非“科目三”舞蹈本身,毕竟审美取向是极为主观私人的,而真正反对的,则是春晚主办方将网络流行要素套用进模版,进行堆砌的创作态度。

打开各种社交媒体平台,以“押题春晚小品”的各类作品热度高涨,这类作品模仿春晚小品的创作风格,将各种网络热梗用浮夸生硬的方式演绎出来,并总结出春晚节目创作套路。这些春晚模仿作品颇受欢迎,让人捧腹之余,也让我们看到观众对于春晚作品简单粗暴地使用网络热梗、套用模版的僵硬创作手段的不满。

文艺工作者需要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,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。春晚创作者似乎认为,网络上流传的热梗必然代表着大众的喜好,而将其简单粗暴地搬运到节目中,却忽视了其背后的社会和心理背景。好比见到一棵树枝繁叶茂,便直接砍了树干枝叶去移栽,却忽视了供其生长的根系与土壤水分。

如2021年春晚小品《每逢佳节被催婚》中,演员在台上大喊“单身是狗”同样引发争议。编剧只看到了单身的年轻人常用“单身狗”来自嘲调侃,便将其搬运进了小品台词,殊不知这一热词背后折射出的,是年轻人婚恋情感观念的变迁。当热词被“缝合”进作品,却失去了其所依托的语境和使用场景,便会造成这般尴尬的局面。同样再看“科目三”舞蹈,其因魔性有趣的动作和配乐引发大量传播,这背后同样依托着当下人的某种心理需求,且绑定了使用场景。当其又被搬运到面向全国人民的春晚舞台上时,人们发出“成何体统”“无法理解”的质疑,也是自然而然出现的局面。

针对春晚的质疑近几年层出不穷,或许我们的文艺创作者需要好好思考一下,如何能从表面流行的梗上,看到群众深层次的情感需求,听到群众真正的心声与呼唤,创作出雅俗共赏、叫好叫座又有内涵的优秀作品。

  • 用镜头记录时代芳华
  • 美特勤局代理局长称因特朗普遇刺感到羞愧
  • 香港暂停进口日本佐贺县禽肉及禽类产品
  • 张江高科收盘上涨1.62%,滚动市盈率42.04倍,总市值408.23亿元
  • 洽洽食品(002557.SZ):累计回购0.143%股份
  • 珠海多创申请磁阻元件专利,用以拓宽磁场测量范围
  • 上交所多措并举支持央企债券融资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
  • 澳大利亚对华风电塔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:不继续实施反倾销措施
  • 捷佳伟创涨2.65%,成交额8620.51万元,主力资金净流出232.90万元
  • 中顺洁柔:拟以3000万元至6000万元回购股份
  • 3月31日富国可转债A净值下跌0.51%,近1个月累计下跌1.02%
  • 信泰人寿青岛分公司被罚1万元:《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办法》执行不到位
  • 反对“科目三”上春晚,究竟在反对什么的相关内容

    关键词: